嘉陵区司法局总结出律师调解“六步六制”工作模式,被《中国司法》杂志、省司法厅简报、《南充日报》相继刊载,并在全省律师调解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2019年11月,四川省委政法委书记邓勇莅临嘉陵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调解工作室视察并对律师调解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20年9月,区司法局组织编印的《嘉陵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调解工作室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一书,被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南充市司法局联合以文件(南司法〔2020〕60号)形式向全市法院、司法行政和律师协会全文转发,为法治嘉陵建设创造了鲜活经验、迈出了坚实步伐。截止2020年9月,律师调解工作室接待咨询6000余人次,受理调解案件1526件,其中法院委托案件591件。共调解案件548件,其中调解物业纠纷311件。经司法确认的调解案件81件。
“六个步骤”规范程序。第一步,公开调解律师专业信息。建立调解律师信息库,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调解律师的信息全部网上公开,向当事人提供承办律师调解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调解员名册和专业特长,方便当事人查询和选择。第二步,明确案件受理渠道。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基层司法所上报和人民法院、行政机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移交等渠道,把可纳入调解的案件一律优先纳入调解案件范围。第三步,厘清调解准备工作。律师调解工作室受理案件后,结合案件性质和特点,确定调解律师,及时查阅资料、熟悉案情,并告知双方当事人相关权益,做好调前准备。第四步,明确调解实施方式。律师调解一般由一名调解员主持。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或者当事人要求由两名以上调解员共同调解的案件,可以由两名以上调解员调解,并由律师调解工作室指定一名调解员主持。第五步,充分运用调解成果。律师调解工作室建立完整的电子及纸质书面调解档案,供当事人查询,对用书面和音像形式记录的争议事项和调解案件,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备案。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鼓励和引导当事人及时履行协议。第六步,规范司法确认程序。经律师调解工作室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当事人可以向律师调解工作室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法庭申请确认其法律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效力,巩固律师调解的成果。
“六项机制”深化试点。一是队伍组建机制。严格律师调解队伍筛选标准,注重律师调解队伍的专业性,将法律专业素质高、调解能力强的优秀调解员纳入人才库。二是经费保障机制。从法律服务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律师值班和案件调解经费。根据案件情况,给予每件300—3000元调解办案补贴,给予值班律师每月2000元值班补助。三是日常管理机制。制定考勤制度、回避制度、奖惩制度、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规范律师调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四是工作协调机制。建立联席协调机制,对律师调解工作室如何接收案件、与调解当事人如何对接、与人民法院如何衔接等,一一进行明确和规范。五是标准统一机制。制作律师调解流序模板、律师调解协议模板、司法确认书模板,制定全市统一的律师调解执行标准。六是过程监督机制。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监督指导全市律师调解员依法办理调解案件,确保调处的公正性、严肃性、合法性。 |